“團隊起草設計,並非想解決問題,而是透過想像提出問題。以「推測的角度」出發,將後日的可能性想像至最大化;如同展覽主題〈後日建構所〉的宣言
─一個不斷對未來提出可能的地方。”
《書上設計展2022》後日建構所:主視覺海報實體拍攝 |
後日,透過彼此溝通才得以更加全面,整個展覽由策展方、創作者、作品、觀展者共同建構,摒棄單向敘事的概念灌輸,聚焦於觀者與展覽間的對話,將彼此的差異化為優勢,建構起後日的新興語言。
「後日文」由外星觀察者的角度出發,探測宇宙文明,透過現有文字、符號及記號進行重構,與外星球對話。作為新興的語言符號系統,架構上參考了文字體系的共同祖先─腓尼基字母,在其語系的基礎上延伸發展出
37 個字母,包含21 個聲母、3 個介音與13 個韻母作為表音文字的使用邏輯。每一個字符都有對應的音義,透過翻譯促成溝通。
《書上設計展2022》後日建構所:字體局部 |
概念緣由
2020 年全球受新冠疫情影響,加速全球化的進程,打亂過去全球化所形塑的世界秩序。因此〈後日建構所〉以「建構」提出將來世界的可能性,鼓勵彼此透過溝通,將彼此之間的差異化為優勢,進而建構起後日的新興語言,初探與建構「後日」的樣貌。
2021 年是改變的開端,全球化網路的大躍進下,距離與文字不再是溝通的阻礙,當整個地球成為一齊,下一步的探索對象就是異星之外。策展方以此提出新型態的對話語言,以設計重構現行文字語序,探討地球的根源與宇宙的聯繫,用建構的方式重新定義設計與人、人與地球、地球與宇宙之間的關係。
《書上設計展2022》後日建構所:展覽周邊物總覽 |
策展規劃
〈後日建構所〉展覽著眼在「推測性」和「互動性」。身為一個提倡者,不再只是針對議題進行「解決問題」,而是「提出問題」,在此的提出問題,比較像是「推測問題」,如果能和異星溝通,那語言是什麼樣態?一個關於「新型態語言的可能性」。
2020 年的新冠疫情猝不及防,在未來能否更防患未然?〈後日建構所〉將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化無,提出新語言的可能性,重新定義設計與人、人與地球、地球與宇宙之間的關係;並透過設計結合議題,引發觀者關注與興趣。
回頭檢視台灣社會與設計的關係,與民眾的距離仍稍嫌遙遠,如何讓一般人也能理解「設計」?〈後日建構所〉打破過往單向輸出的展覽模式,改以雙向互動、和觀展者一同對話;因此觀展者可以透過官網得到一份屬於自己的後日文,以線上、線下連動擴大觸動,用觀者分享的行為,以參與激發參與。
→ 延伸閱讀:
- Behance:https://www.behance.net/gallery/121265455/LAB-FUTURE-CONSTRUCTION-
- ARTOGO:https://artogo.co/zh-TW/exhibition/LabFutureConstruction
《書上設計展2022》後日建構所:專刊平拍 |
編輯觀點
隨著科技的廣泛應用,策展這件事,更多了一起互動參與的可能;加入觀展者自身的元素後,策展方不再只是自顧自的單向陳述,是透過彼此參與、交織出開放性的多元解答,設計也在無形中融入群眾,產生更多的理解。〈後日建構所〉從推測與互動的面向,模擬揣想未來可能的模樣,後日文成為新語言樣態,距離與文字不再阻撓溝通。時至今日,設計不再只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存在,更多的是透過提出問題的對話過程、預先設想的未來模樣,激起更多的思考。根基在現狀下的如此種種,建構將來世界的可能性,再次思考萬事萬物彼此之間,新的關係與互動。
《書上設計展2022》後日建構所:展場主視覺牆壁 |
設計團隊
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視覺傳達設計系
Designer│陳育稘、王碩慈、徐靖雯、袁琢恆、林宗翰
Advisor│施文禮、曹融、林加雯、趙飛帆
👋 手刀入手,打破你的設計天花板!
.博客來:https://bookstw.link/Books2022
.誠 品:https://eslite.me/eslite2022
.金石堂:https://nipelly.pse.is/kingstone2022
.momo:https://nipelly.pse.is/momoshop2022
.讀 冊:https://nipelly.pse.is/taaze2022
| CREDIT |
出版發行:尼普利/發行人:吳宗燐 Jony/主編:白亞平 Eve/企劃編輯: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/主視覺暨封面設計:HOUTH/視覺統籌暨內頁設計:海流設計Flowing Design/主題報導採訪編輯:洪誼庭&Chad Liu/主題報導採訪攝影:陳瑛皞
#書上設計展2022 (VOL.7)
│#台灣畢業設計年鑑 │#獻給在設計圈求生的你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若對於本篇文章有任何想法,歡迎留言與我分享